【临床】BNP vs NT-ProBNP,该如何选择?
NP脑钠肽 和NT-proBNP N末端脑钠素前体, 都属于利尿钠肽(NP)家族。利钠肽是一个大家族,主要成员包括心房利钠肽(ANP), 脑钠肽(BNP), C利钠肽(CNP)等。其中,BNP和NT-proBNP是目前最重要的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。
心肌细胞合成的134个氨基酸的Prepro BNP在进入血循环后降解产生含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(pro BNP),proBNP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形成两个产物:
· C末端部分 - BNP:是proBNP的活性(激素)部分
· N末端部分 - NT-proBNP:是proBNP没有活性的部分。
当血液负荷过大,使心室拉伸时,心脏细胞产生NT-proBNP。当血液动力学压力增加,例如心力衰竭时,会导致更多的NT-proBNP释放到血液循环中。
作为两个重要的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, NT-proBNP和BNP之间最主要的不同点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:
1、BNP体内的半衰期比BNP长:
①NT-proBNP:90到120分钟
②BNP:18到20分钟
由于和BNP相比,NT-proBNP有更长的体内半衰期,使得NT-proBNP具有如下独特的优势:
· 具有更高的循环水平
· 高循环水平使得IVD检测中动态范围更广
· 因而辨别能力更佳。
得益于这种辨别能力,与BNP相比,NT-proBNP检测的临床敏感性更好,能够检测疾病的早期或轻度阶段的疾病
同时2014版《心衰诊疗指南》明确提出:
- 由于BNP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,半衰期20分钟,其体外稳定时间短,且其水平易受所选择的药物影响,如患者接受重组人脑 BNP(rh-BNP)进行治疗时,可导致血液中BNP水平升高。对于BNP水平的升高,临床医生难以确定是由药物治疗、还是心功能障碍所致。
- 而作为无活性的NT-proBNP,半衰期为60-120分钟,体外稳定时间较长,具有更高灵敏度,且不受rh-BNP影响,便于临床医生准确发现早期和轻度心力衰竭。
一项入组2,429位患者的临床研究证实,NT-proBNP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筛查性能优于BNP;入组3,916位患者的Val-HeFT实验结果表明,NT-proBNP 对死亡率和发病率(p =0.032)或心衰住院率(p =0.0143)的预测比BNP更优越;针对BNP和NT-proBNP的比较试验发现,NT-proBNP的不精密度差异远小于BNP。
- 对接受rh-BNP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BNP和NT-proBNP变化监测发现,BNP在治疗过程中升高明显,无法反映体内分泌BNP的浓度,且在治疗结束后2小时才低于基线;而NT-proBNP在治疗中12小时即可明显低于基线水平,并在治疗结束24小时达最大程度降低。由此说明,NTproBNP优于BNP,其水平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治疗效果。
2、NT-proBNP样本的稳定性优于BNP:
①室温下NT-proBNP稳定性:72小时
②室温下用于EDTA样本的BNP稳定性:4小时

NT-proBNP优异的稳定性直接带来如下好处:
· 从采样到检测样本管理简单:
· 容易将样本从急诊室或医生办公室运送到实验室
· 独立实验室/核心实验室:不需要对样本进行离心或冷冻
· 容易重复检测(三天内恢复100%)
3、NT-proBNP诊断结果的相关性优于BNP
所有的NT-proBNP 检测试剂均采用同一来源抗体,所以有非常好的结果相关性,
· 与其它NT-proBNP产品的结果相关性好
· 适合患者后期病情跟踪
· 相同的决策临界值
· 便于进行患者监护
而2012ESC 文件明确指出:BNP检测用的抗体来自不同的供应商(市场上至少有4种以上),因此各种检测方式的结果有着巨大的差异。

4、NT-proBNP在肾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
BNP和NT-proBNP的血液水平都受肾功能影响,后者根据估计的肾小球过滤率(eGFR)进行评估。肾功能受损的患者eGFR值较低。eGFR与BNP或NT-proBNP浓度成反比。虽然呈显著水平,但这一相关性并不大(r=-0.4),且在两项试验中结果接近6。
虽然CKD(慢性肾脏疾病)患者的NT-proBNP水平通常都较高,NT-proBNP测定仍然有助于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和预后评估。一般来说,单一的排除临界水平(300pg/ml)和根据年龄进行调整的排入临界水平(对于年龄<50,50-75和>75岁的患者分别为450、900、1800pg/ml)不需要就肾脏功能进行进一步的调整。唯一的例外是<50岁的严重CKD患者,这些患者比较罕见,对于他们需要使用更高的排入临界水平1200pg/ml6,此临界值也在《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》7中明确提出。
